学术研究

热点新闻

法学论文写作的六大问题

发布者:湖北行政复议研究院发布时间:2018-11-12浏览次数:894

  

作者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博士生张建

  

一、从什么角度抓选题?

其一,追踪学术前沿:既包括立法的,也包括实践的。

单就立法而论,比如我所读的专业既包括国内涉外民商事立法(例如2015民诉法司法解释、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新规定、新复函),也包括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条约既包括国际多边的,如海牙国际私法会议2015年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通则,也包括区域的,如2015年布鲁塞尔条例I bis)。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的研究项目,有很多迫切需要学理关注与支撑的问题:跨国代孕、跨境旅游、文物追索等等。

切忌不要一味求新,把博士研究中的法律研究作成时效性过强或者纯粹的政策研究。真正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应当具有相当长期的启发性。

前沿问题要结合中国实践,诸如自贸区的涉外民商事法治建设;亚投行的国际私法问题等。

亲身试验:比较可行。例如北仲2015新的仲裁规则、2015海牙通则、2015最高院涉台新规定、2015民诉法司法解释

其二,对基础理论、法理命脉的阐发。

法学是解释之学,但对基本理论“推陈出新”并不容易。要具备比较敏锐的学术洞察力,而且要练就用理论解释实践的基本功。

范本:霍政欣:《论识别对象的再认识》/《冲突法之谜的经济分析》

如果自认为有足够实力,可以尝试对基础问题深入思考,但要能够驾驭:比如涉外人格权的法律适用问题、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定与公共秩序保留问题、国家豁免问题等等。

但是不建议去写一些别人写烂的老题目,除非你有新观点,或者新思路,比如某人毕业论文写《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这题目估计三十年前国内就一箩筐了,英文文献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如果以2015年《海牙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原则》为视角,那显然是可以的。

其三,拓宽视野,以问题为导向。

以我所学的专业为例:宏观国际私法的视野,开辟并探求新的知识和学问增长点,比如领事认证、领事保护、文物追索、航空私法等,这些问题专业性强,严格说不是纯粹的国私,但是本来做研究就该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是以狭隘的学科意识为导向,有必要把视野拓宽。

如果一以贯之坚持研究,定能取得新的突破。

选题上的困惑-

 1.自己本身尚未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但是方向性的目标确定了,希望能较早确定有价值、并且能够驾驭的选题,之后将所有的精力全部付诸于此,及时更新并追踪相关信息;

 2.太有想法就相当于没有想法,关注的新问题太多,太分散,我怀疑这不利于自己研究体系框架的搭建。

3.毫无想法,一头雾水,不知道在自己的学科体系中有哪些热点、前沿、基本问题。

二、找准选题后,从什么思路做研究?

其一,追踪学术前沿,本就没有盖棺定论之说,可以做梳理;

其二,于无声处听惊雷——亲身试验:承认与执行相分离问题,被评为剑走偏锋,但未尝不值得挖掘。

其三,出奇制胜,用批判的态度看待熟识的学理,“商事仲裁协议的法律解释问题”。

其四,初生牛犊不怕虎绝对是好事!

对所谓“权威学者”、“知名学者”的挑战是个途径,但是要慎重,建立在“知己知彼”,对对方的理论主张以及逻辑说理有一定程度把握的基础之上。

三、如何应对一个给定的选题?

先去找找,这个领域的核心问题有哪些?哪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如何解决的?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难点在哪里?我可以从啥角度下手,预计能够得出什么样的有一定可行性的结论?在做资料检索时,通常涉及以下研究素材:

其一,相关基础知识的工具书、教科书,这是问题入门的基础,尤其应注重就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以避免学术硬伤或基础知识式的错误;

其二,相关现行国内外立法、条约、判例等实证资料,必要时需溯源至制度发端的过程以及随时代变动的轨迹,并有意识地去考察相关规则变动的背景资料,这一步是所有应用法学无法回避的研究环节;

其三,对国内外学理性文献的收集、阅读、整理、概括,此时的检索应力图穷尽相关权威、代表性资料,如专著、论文、可获取的研究报告等,避免使自己的学术研究沦为空谈,同时也通过这一步骤了解对相关问题现行学界已经进展到哪一步骤,哪些问题尚未充分开发,并与此同时进一步验证自己所研判的问题是否真的具备理论与实践意义;

其四,将视野展开,尝试寻求适当的相关议题的外围资料,广泛涉猎非狭义国际私法学,乃至非法学的关联文献,是为论者提供充分说理与翔实论证的重要素材(何志鹏:《国际法方法论》)

在选题时要对以上几方面下足功夫,同时检验自己的选题是否有意义,还是本就在几十年前已经被国内外证成过的伪问题。除了多阅读、多搜集资料和信息外,没什么捷径,这些也没办法找人代替,必须亲力亲为。并且,决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小圈子。“汝欲学作诗,功夫在诗外”(肖永平:《法学学习与研究方法》,第57页)。

事实上,霍政欣老师也是强调大家拓宽视野,历史的、文学的、政治的、国际关系的、法律史的,甚至文言文的,都要去试着阅读。厚积薄发,底子打牢了,无论做什么选题的研究都是有益无害的。

另外,高健军老师给我们的警醒:在做资料检索和分析的这个过程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不要拖拖拉拉,要尽可能穷竭所有可查到并且有价值、有含金量的信息。事实上,在资料穷竭这方面,我也没做到,但应该是个努力的方向。

四、对撰写开题报告的建议:三部分挺重要

其一、是你的选题意义和文章大纲,即三级目录,这个重要性自不待言;

其二、是你的创新点;

其三、是你将使用的方法。

对于很多法学领域包括传统国际私法的学理框架及其分支多已成型,而学术研究以创新作为衡量水平高下的标杆,这意味着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么研究素材上需密切关注相关前沿,要么研究方法需有别于已有的成果,要么观点需有新意、论证思路需有独到思考。

总之,如果不能说出自己的研究创新点,或明确指出自己的研究与既有的研究相比有哪些知识或学理增长点,则这份研究成果很难说是符合基本学术规范的产物。

五、方法论层面

其一,方法

 case method:从判例研读的角度寻找问题点,需要理论框架作为支点;

 normative method: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去找感觉,但是得先缕清楚制度走向的来龙去脉,不妨从文献综述开始做起;

 empirical method:实证方法的专业性很强,用得好可以独树一帜,但是入门不容易,入门如:郭云忠《法律实证研究导论》,范本如:宋连斌《申请撤销执行仲裁裁决:现状、问题、建言》。

其二,觉悟

青年学者得尝试做微观研究,别做“万金油”;

笔杆子得磨出来,多读多看多思考多写作才是王道。

实在是没有选题,那你就去追踪最新的学科论坛,看看推荐选题。

六、学术训练的几点基本要求

其一,掌握基本的规范,包括引注规范、写作规范、文字规范、逻辑规范等等。典型的例子是写摘要要凝练清晰、文字表达要准确、结构安排要有逻辑,追求所谓“信达雅”。这些是需要打磨的,也是要琢磨的。

其二,要有创新意识,写作或做研究之前,先考虑清楚,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你的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可有新意?如果单纯是资料的堆积,那不如不做,否则终会沦为垃圾。

其三,选题清楚——思路或视角有新意——资料收集做扎实——用符合研究的方法做资料的分析与运用——合逻辑地有论据地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研究就最起码做到合格的研究了。

曲新久:什么是合格的结课作业?拆除文章所有引自他人的观点、文献、注释,仍然能留存你自己的中心命题、结构轮廓、论证思路,那这就是合格的。

有几点教训与大家共勉:

 1、学习如何去做学术论辩,关心动态,别一味追捧所谓“权威”。

 2、严禁闭门造车,多听学界声音,知根知底、知己知彼是法科生的必修课,要值得在这个领域的大牛在“说什么”、“怎么说”、“针锋相对的争点是什么”。

 3、寻求良性循环,找准某个具体选题后,做连续性的研究。

 4、切忌浮躁,信息化时代资料泛滥,既是好事也是坏事,我们可以借由网络或图书馆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可能有更多的杂乱材料或粗制滥造的文献遮住双眼,要擦清双眼、学会辨识。

 5、要适当参加有益的论坛或会议汲取有益信息,但别跟风,要找准干货,不是什么都适合。

写作常犯的毛病:

 1、写论文或课题报告时,要涉及同一中心主题下的不同问题,在各段落和结构分层后,不同节之间割裂现象严重,不同段之间关联性不强,思维跳跃性太大,很缺乏衔接和逻辑关联。

投稿三次都失败的例子:《国际投资仲裁的管辖权与双边投资协定的解释问题探析》,三投三拒。根源在于选题和结构,本来就在讨论两个问题,不可避免割裂的痕迹很重。

 2、真问题的学问,有见识的思想性研究,应该是阐释性的,而不是建构性的。什么是阐释性的呢?对某个义理或概念的深入透视,比如《论国际私法中的分割方法》、《效率违约的比较研究》、《美国民事诉讼管辖权探究——兼论对Personal Jurisdiction的翻译》,小问题可以挖得很深。

尽量避免单纯以建构性的方法对某项制度进行空谈,从概念、特征、其他国家的域外实践、中国应不应该采用等等,这种研究司空见惯。

如何锤炼写作功底?

可以通过“读书札记”的方法,真正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是需要下很大功夫去完成的,既要深入将所读书目把握精准,又要有独到的想法。

另外就谈到阅读,在我的专业做国际私法的研究就要去尝试读外文著作,但外文著作和论文也有学术垃圾,怎么鉴别?我也很头疼。

中文著作当然也要读,要去读些真正有营养的作品,比如许庆坤:《美国冲突法理论嬗变的法理》,准备考研复试时读了两遍,让人心潮澎湃。

再就是学科领域确实有代表性的东西,比如Alan Redfern Martin Hunter的国际仲裁、Dicey Morris论冲突法等等。

好的案例分析的写作,如果得其门道,也是个相当不错的练笔途径。

事实上,不管你的研究兴趣是哪方面,都会发现存在大量值得考究的案例,而且其中信息量很丰富,比如:最近被荷兰法院撤销的尤科斯诉俄罗斯500亿美元仲裁案,荷兰的判决书有80多页,我连续读了三天,读完以后嘿嘿一笑,豁然开朗,整个投资仲裁撤销程序以及ECT的临时适用机制就了解了一大半,很有成就感的事。

  

  

注:本文转载超律志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谢谢!